暖心呵護 讓分娩更輕松|我院婦產科全力提升孕產幸福指數
“無痛分娩前,肚子里像有人拿著大鐵棒在捶。”回想起臨產時的陣陣宮縮疼痛,來自安徽的孕產婦李女士下意識咬了咬嘴唇。
今年4月中上旬,孕晚期的李女士被家人送入我院。4月15日,李女士一直不規則宮縮,疼痛和疲憊蠶食著意志和精力。最后,無法忍受宮縮疼痛的她向醫生要求剖宮產。
醫院婦產科團隊立馬對李女士進行檢查,結合宮高、腹圍及骨盆條件,發現李女士有陰道試產條件。“孕婦沒有椎管內麻醉禁忌癥、藥物過敏等癥狀,符合無痛分娩條件。”婦產科主任陳寶媯和助產士陳青蓮向李女士及家屬提出可以嘗試無痛分娩。在充分了解無痛分娩的適應癥和益處的情況下,孕婦及其家屬同意進行無痛分娩。
分娩鎮痛后,李女士疼痛明顯好轉,情緒也逐漸恢復平穩,甚至能微笑著跟助產士交流,陪同的家屬也放松了心情。產程進展順利,順利經陰道分娩一男嬰。“之前我只知道剖宮產可以減輕分娩痛苦,從來不知道原來自然分娩也可以不那么痛苦。”李女士說。
產痛,可以說是絕大多數女性一生中經歷的最劇烈的疼痛。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條件日益改善,大家愈來愈重視產婦的生產感受,無痛分娩技術的普及成為了產婦緩解疼痛的“福音”。
助產士陳青蓮介紹,“無痛分娩”在醫學上稱為“分娩鎮痛”,是利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分娩鎮痛方法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和藥物性鎮痛兩大類。這種分娩方式可以讓產婦不再承受劇痛的折磨,不僅能消減女性對分娩的恐懼以及產后疲倦感,還能讓產婦在第一產程得到足夠的休息,為隨后娩出胎兒存儲產力。
“以前有不少孕婦應無法忍受生育之苦而選擇剖宮產。”陳青蓮說,現在,隨著無痛分娩技術的發展和推廣,百姓對自然分娩重要性認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孕產婦選擇無痛分娩。醫院婦產科于2022年開展無痛分娩技術,特邀高年資麻醉醫生主針。
跟李女士一樣對分娩過程感到十分驚喜的還有剛剛成為二胎媽媽的廖女士。“側著生,我這輩子想都沒想過,太神奇了。”廖女士興奮地講述著她的分娩經過。
分娩中,廖女士在助產士的幫助下坐到了分娩球上。雙腿分開,坐在球上慢慢旋轉髖關節,前后左右擺動,還不時的輕輕顛著球。廖女士說,助產士一邊指導呼吸,一邊按摩背部,居然真的沒那么疼了。 “沒過多久,助產士告訴我,可以上產床,準備分娩。”廖女士說,在助產士的建議下,她決定進行側臥式分娩。
“自由體位分娩,產婦不需要一直躺著。產婦可坐著生、蹲著生、站著生、跪著生、趴著生,也可以半臥著生……”陳青蓮介紹,自由體位分娩是產婦在自己及胎兒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由助產士指導,選擇自己感覺舒適的體位姿勢生產,即在產程過程中,產婦采取臥、走、立、坐、跪、趴、蹲等舒服且能緩解疼痛的分娩體位進行分娩。
“自由體位分娩是目前國際助產聯盟推薦的分娩方式,也是最能體現人性化服務的分娩方式。”陳青蓮說,通過體位的變化可以協調產婦的精神心理因素、產力、產道和胎位等決定分娩的因素,增大骨盆出口前后徑、及時糾正異常胎位、增強宮縮和產力等,以利于分娩的順利進行。
不過,自由體位絕不是為了追趕時髦,也并非人人適合。陳青蓮指出,每位產婦適合分娩的體位不盡相同,適用人群也有講究。它對于愿意陰道分娩的產婦,產科條件為孕37至42周,單胎、頭位、頭盆正常,無原發性基礎疾病及妊娠合并癥、并發癥,胎兒情況良好者適用。
.JPG)
